案例評析
女兒在公司為救母親被人砍傷,是否屬于工傷?
女兒在公司為救母親被人砍傷,申請工傷認定遭拒,法院怎么判?
既是母女也是同事,有人在辦公室對母親行兇,女兒不懼利刃勇敢上前,受傷后不予認定工傷,理由是與本職工作無關,救母親也不算見義勇為,這合理嗎?
女兒為保護母親被傷,親屬關系阻礙工傷認定
河南的王某與其女兒周某都是A公司辦公室工作人員,王某負責產品銷售,周某負責公司財務。李某因與公司存在勞務糾紛,多次與對接業務的王某發生爭執,遂對其萌生殺意。李某于2021年3月9日11時左右,持柴刀到A公司辦公室對王某實施砍殺,女兒周某見狀挺身而出進行阻止,李某又對周某實施砍殺,致使王某和周某多處受傷。后李某按故意殺人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4年。
2021年4月2日,A公司向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提出對周某的工傷認定申請,該局研究認為,周某雖然在工作時間、工作場所受到傷害,但其在申請人處負責財務工作,所受傷害非因履行本職工作造成,且其所施救人員為其母親,不屬于維護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見義勇為。最終作出對周某不予認定工傷的決定,后經行政復議仍維持原決定。公司不服,向河南省孟州市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法院:女兒的行為維護了公共利益,應認定為工傷
河南省孟州市人民法院審理認為,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五條的規定,職工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視同工傷。故本案核心問題是,為了避免母親王某遭受暴力侵害,周某所采取的制止李某實施殺人犯罪的行為屬不屬于維護公共利益的行為。
目前我國《憲法》和法律均未對“公共利益”這一概念進行明確界定或解釋,但其涉及多數人,即社會公眾共同利益的特征是顯而易見的。本案中,李某實施的是嚴重暴力犯罪,犯罪行為最本質的特征是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即危害國家安全、社會管理秩序、經濟秩序及人民群眾的人身財產安全等。故不能只看到李某實施殺人犯罪危害了王某個人的生命安全,這是一種有形的、看得見的危害。還有一種無形的危害,即對整個社會公眾心理帶來恐慌,對社會秩序造成嚴重危害。
換言之,如果不對李某的犯罪行為予以制止,其將繼續危害社會,侵害的則不僅僅是王某的利益,還會使不特定多數人的利益陷入危險之中,給公共利益帶來危害。周某敢于在暴力犯罪面前挺身而出,制止危害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的犯罪行為,應當予以大力提倡和鼓勵。
河南省孟州市人民法院依法判決,撤銷《不予認定工傷決定書》和《行政復議決定書》,責令重新作出工傷認定。二審法院維持原判。
法官:制止犯罪的行為本質不因親屬關系而變
本案中,周某和王某雖存在親屬關系,但周某出手制止犯罪的本質特征沒有改變,不能因為犯罪傷害對象的不同而差別對待。如果面對親人受到暴力侵害都不能出手相救,社會更期待不了她對普羅大眾的見義勇為。故周某制止李某殺人犯罪而受到的傷害與搶險救災的性質一樣,同樣屬于維護公共利益的行為,應予認定工傷。
法條鏈接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五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
(二)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
(三)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后舊傷復發的。
職工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職工有前款第(三)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除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以外的工傷保險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