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的網約車、外賣、快遞勞務等新業態從業人員納入工傷保險參保范圍了。
一直以來,網約車司機等新業態從業人員參加社保,存在著險種少、繳費負擔重、基數低、待遇低等問題。而且,由于用工性質的問題,此類勞動者常常在現實中缺乏勞動保障。有的網絡平臺甚至以意外傷害險替代社保,令網約工身處勞動權益保障的灰色地帶。盡管網約工與平臺之間的關系不同于傳統法定意義上的勞動關系,但相關行業吸納了龐大群體就業,更關系到大眾民生的改善,網約工的權益保障不容忽視。如今,廣東省出臺辦法,把網約工納入工傷保險制度保障,為的是從制度上對網約工實現應保盡保。這對推動共享經濟發展具有“兜底”作用。
該辦法突破了制度窠臼,體現著地方治理智慧。辦法按照屬地管理、自愿參保的原則,并未對用人單位進行強制性規定。而且,《辦法》明確按規定自愿選擇為相關從業人員單項參加工傷保險,并不作為確認雙方存在勞動關系的依據。具體來看,為解決雙方權利義務關系問題,《辦法》規定在工傷保險基金支付范圍之外的相關待遇費用,由從業單位與從業人員按照相關約定協商解決,雙方也可以參照《工傷保險條例》《廣東省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標準協商解決。如協商不成的,其雙方傷亡賠付爭議不屬于勞動爭議受理范圍,當事人可依法通過民事訴訟或其他法律途徑予以解決。這些規定實際上是對新政策和其他制度進行了銜接性安排,保證了制度實施在剛性和彈性之間的平衡,能夠打消從業單位參加工傷保險的顧慮,更好地促進新政策的落地實施。
此外,該辦法也鼓勵從業單位在工傷保險的基礎上,為從業人員再購買人身意外傷害險等商業保險,以更好地增強保障、化解風險。客觀來看,這些規定構建起了政府、商業保險和網絡平臺三方協作共擔機制,不僅保障了靈活就業人員的合法權益,而且降低了網絡平臺的用工風險。從長遠來看,廣東省的先行先試,是以制度化的方式破解新業態從業人員勞動權益保障問題的一個新開端。這將為相關領域的制度創新積累經驗,促進全社會關注網絡平臺改善用工方式、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發展。
本文地址:http://m.wnpump.cn/news/10185.html
上一篇:勞動就業專家:將靈活就業人員納入工傷保險范圍已迫在眉睫
下一篇:寧夏區公布80家工傷保險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協議醫療機構名單